類 型:劇情
片 長:2時21分
導 演:鈕承澤
演 員:趙又廷、阮經天、鳳小岳、柯佳嬿、馬如龍
發行公司:華納兄弟
官方網站:http://mongathemovie.pixnet.net/blog
劇情簡介
蚊子轉進這家三流高職的第一天,午餐飯盒裡他最愛的那隻雞腿就被狗仔孩搶走了,蚊子不知哪來的勇氣,搶回了那根雞腿,一場從校門口到河堤的追逐戰就此展開。太子幫四人看到蚊子有如泥鰍般閃躲遁逃的身手,大樂,決定收他入幫。
隔天志龍領軍找來蚊子,在學校頂樓,將追打他的狗仔孩和體育班鐵人們獻祭給蚊子,讓他報仇個爽。“今天你不弄死他們,有一天你就會被他們弄死!”在和尚那句堅定的話裡,臉上掛彩腫著一隻黑眼的蚊子,朝著其中一名鐵人奮力揮出生平第一枚主動攻擊的拳。接著,他加入太子幫,踏入黑道。
和尚講述艋舺歷史,教育蚊子,蚊子如同踏進大觀園,視野開展,世界遼闊。和尚送他回家,丟給他一個在黑暗中會發光的溜溜球,他胸口突然變得暖暖的,原來這種感覺就叫友情。“意義是三小?我只聽過義氣,沒聽過意義啦!”白猴的話超酷,簡直是無敵真理。這一切,都像迷幻藥,令蚊子上癮。
而小凝,是另一件令他上癮的事物。小凝是美與醜的綜合體,她的左臉美如天使,可右臉被一個巴掌大的綠色胎記盤據著。他問小凝“你為什麼要做妓女?”小凝不甘示弱回他“你為什麼要做兄弟?”隔壁傳來令人尷尬的打炮聲,他只好拿出隨身聽來,和小凝一副耳機,共聽一首曲。那天之後,小凝這就成了他的僻護所,他常常都想來,來看這個小學同學,那個有胎記的小女孩,他不會記錯。
在每天打打殺殺有仇必報的過程中,太子幫五人犯下了無法彌補的滔天大錯,和尚有種,頂下這一切,因此被志龍的父親(廟口老大Geta)打得只剩半條命。和尚傷癒後,Geta送五人上山習武,是懲罰,也是鍛鍊,要他們理解出來打拼是靠拳頭,決不能碰槍枝,這個來自西方的邪惡。
下山的那天,在溫泉餐廳的晚宴中,蚊子意外遇見了來與艋舺老大們談合作計畫的外省掛青壯派幫主灰狼,他母親的舊情人。而和尚察覺了蚊子的不對勁,以及席間的暗潮洶湧。
Geta拒絕與外省掛合作,引起艋舺另一角頭後壁厝成員文謙的不滿,文謙勸說灰狼,這局要成,一定要廟口加入,否則無法擺平由廟口為首的其他十幾個角頭。艋舺的第一聲槍響,後壁厝老大masa死了,整個艋舺黑道因此產生劇烈搖晃,太子幫五人的友誼也是,他們捲入大人世界的陰謀浪濤中,不知命運會帶他們去哪裡。
艋舺,monga,原為平埔族語,意指小船。
一首青春輓歌《艋舺》
電影《艋舺》與其說是幫派電影,毋寧說是一部成長電影。主角阮經天趙又廷鳯小岳飾演的太子幫,在乎的不是地盤勢力,身為艋舺地頭接班人,他們在乎的全是友情和義氣。就像多數成長小說或影片,他們被迫也因此深深抗拒成長,無力掌控成人世界,他們終究以極度浪漫主義的情懷,在黑幫橫行的一片陰翳中,走向終點,肉身開出花徑,赤子化作一抹斜陽。電影《艋舺》是一首青春輓歌。
電影是一種再現的藝術。「艋舺」可以是阮經天角色口述的歷史,可以是「廟口殺人事件」,可以是「艋舺再見,艋舺」。幫派、台客作為次文化,與地下經濟、庶民娛樂結合,再與青春偶像的魅力組合,形成影像的奇觀。電影中的「艋舺」也如此作為布景,白天吃飯,晚上幹架。《艋舺》的夜像《攻殼機動隊》裡2030年日本中華街,那般迷幻。用這樣浪漫主義的觀點欣賞《艋舺》,情緒容易滿足。
《艋舺》號稱暌違20年,國片再度迎戰農曆春節檔期。(標榜純台資,故不計《功夫灌籃》。)整個國片市場都對《艋舺》的票房寄予厚望。
電影標誌著重要的年代「1987年」。當台灣解嚴廢除,李登輝繼任總統後,主角一起進入成人世界,那裡燈紅酒綠、兄弟反目、義氣散消。就熱愛電影的台灣影迷而言,這一年,台灣新電影宣言出現,象徵電影新浪潮結束,台灣電影產量也隨之低迷。
總之,那是歷史上關鍵的一年,無憂無慮的黃金歲月一去不返。不過,《艋舺》選擇這關鍵的年代又不侈言浪漫懷舊或延異政治,就是個兄弟背叛兄弟的故事。就片論片,《艋舺》是部簡單的電影,這樣很好。
較之以柯波拉、史柯西斯、Leone、北野武、杜琪峰,這類擅拍黑幫兄弟,強調暴力美學,並編織時代懷舊的經典導演,《艋舺》不事暴力但有強調「美力」。它不作劉偉強,偏向爾冬陞。更別說杜琪峰北野武那些老江湖,《艋舺》的太子幫都還只是孩子。
《艋舺》劇情描述高職生蚊子(趙又廷飾),加入艋舺當地兩大勢力之首,「廟口」老大Geta的兒子志龍(鳯小岳飾)、和尚(阮經天飾)等人,結拜兄弟組成「太子幫」。自此展開了他的年少氣盛的他們在艋舺帥氣走闖,打打殺殺…直到後壁厝角頭文謙從獄中放出後,重啟艋舺勢力布局,不僅是老艋舺勢力的宿怨恩仇,這群少年也被迫捲入這場生存戰爭,
成年即花凋,《艋舺》是青春的輓歌。太子幫的成員志龍、和尚、蚊子,多少都是黑道的第二代,他們捲入黑幫勢力的改朝換代,根本沒有選擇。少年十五二十時,他們才踏進成人世界的門檻,。《艋舺》不是英雄出少年的主題,「艋舺」是浪漫神話的投射,它是男子氣慨的樂園,門票通往台灣男性不能公開做的,做兄弟、做台客、虧查某、抄伙開幹。他們做他們該做的。
電影局外看見是講艋舺黑幫,那裡生存法則鋒利,刀劍無眼,暗潮洶湧。其實,太子幫成員只是拿扁鑽的竹劍少年。太子幫作為「正港」的台灣黑道,個個型男,像三島由紀夫小說裡早逝的美少年。缺點固然是較以其他黑幫主題電影稍嫌不夠力道,但做為青春成長電影,結構上分成兩段,前半塑造這群浪漫主義少年尚稱寫意,下半部就有點趕羊過市。至於馬如龍王識賢那種如海波浪郭桂彬的艋舺黑道如何養成,那一定是另一種正港的故事了。
電影《艋舺》作為農曆春節娛樂片真的不錯。它談論友情和義氣,較為軟性的青春成長主題,異於以往台灣電影對黑社會題材的寫實刻劃,也不像楊德昌電影那般理性而強調邏輯。包軒鳴的攝影,尤其是艋舺的夜和寶斗里,極度浪漫化的奇觀,搭配方綺倫和李大齊為主角打造的帥氣造型。北野武《奏鳴曲》也是花襯衫而人字拖,但《艋舺》男色真是潮又有型。都是看《艋舺》時的愉快感受。
陳珊妮的配樂動聽,就音樂角度可得知《艋舺》並非黑幫史詩,只是青春電影。片中一段宛如《小子難纏》的山頂集訓,將青春肉色與流麗的蒙太奇光影結合。我卻只想著香港配樂家陳光榮的煽情音量。
尤其當我看著趙又廷與柯佳嬿困坐房間,用隨身聽聽著「空中補給」的歌曲。我對《艋舺》片中插入音樂選用是有點文青的,不知是不是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諧仿。這組角色設定,倒讓我懷念起《旺角黑夜》裡拉著張柏芝,走出房間穿梭街市的吳彥祖。我看著馬如龍出場時的浴帽,我想著《新宿事件》成龍的山本頭,那是90年代初期新宿的中國非法移民。《艋舺》的人物塑造,從造型到音樂選用,我並不感到寫實,而是感受到過分地浪漫。
我看《艋舺》,也是付與這樣的浪漫情懷,鈕承澤鏡頭下的演員都表現紮實,趙又廷、阮經天、鈕承澤都有多場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他們都是被台灣電影寄寓厚望的太子。本片由美商華納排片,上映支數超過《海角七號》90支,上衝110支映演拷貝。
影片結尾註解艋舺為平埔族語,意為小船。台灣形狀也似小船,俊美的少年團結一氣翻過牆頭,台灣電影這座牆後是怎樣風景,今年就看《艋舺》了。
(本文轉載自「185電影人」)
1986年的火烤雞腿《艋舺》
兩次看鈕承澤的電影,都看到一種中年男子發覺自己在行將就木前,為了完成夢想,拋出所有奮力一搏的決心。
從《情非》的自我解剖,對媒體、政治的諷刺與批判,到新作《艋舺》帶有自傳性質的黑幫故事。他把遺留身體裡的老屁股氣息: 八卦議題、酒色財氣、幫派背景,化作夢想的養分,坦率地告訴次世代的觀眾,他所淬煉出的「友情」與「義氣」。
台灣過去與黑社會情節相關的電影,一直以寫實主義風格呈現,早期侯孝賢的《悲情城市》、《南國》,到承接者如張作驥《美麗時光》、《蝴蝶》等,他們所捕捉的,是一種生活的基本描繪,情緒則隱藏在原汁原味的內在張力中,悠遠而流長。
《艋舺》所呈現的黑幫電影,不同在於艋舺這個地方,對於鈕承澤來說具有強烈的地域性情感投入,是他年少時期的遊樂園,是對於台灣這塊土地的舊時代印記,是曾讓他幻滅,以及成長的開始。熱舞慢歌的Disco、燈紅酒綠的寶斗里、那卡西、冰果室、廟口,像是一張不復存的時代容顏,拼湊著繁華攏是夢的《艋舺》記憶。
表現手法上比較接近日本青春電影,如宮藤官九郎、堤行彥、三池崇史等,能兼具喜劇、動作與故事的高度娛樂價值電影。當紅明星飾演,風格化技法,快速剪接、飽和色彩、大場面佈景,以幽默、諧趣方式切入,領著觀眾一步步走入電影的世界。
故事的開端,起因於蚊子(趙又廷)的一根雞腿,從一個總被欺負、轉學無數次,渴望朋友的乖乖牌,先與狗仔孩(陳漢典)發生摩擦,到加入志龍(鳳小岳)與和尚(阮經天)的太子幫,蚊子由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成為角頭勢力的新生分子。
在父母眼中,蚊子大概就是所謂「誤交損友」、「誤入歧途」的可憐孩子,但那是可憐孩子僅能揮灑的現在,拼著以上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機緣,寫下自己畢生難忘的青春故事。太子幫五人的結拜、香蕉成熟時的初體驗、生命驟逝的迷惘與憤怒、至親至信的猜忌與懷疑,你追我跑打打殺殺的日子裡,轉進一去不復返的成人世界。
喜歡一部電影真的沒甚麼理由,因為導演故事演員、電影裡天氣、某句對白、動作,與自己經驗相仿,氣味相投的一拍即合都可能,甚至是一種催眠般的集體意識,《海角七號》戲迷,不少人只為了看茂伯的暴牙,欣賞范逸臣如何在電影裡表現“操你媽的台北”,這樣的經典佳句而進戲院。
簡單來說,我們需要一些深刻的記憶點,能夠完整傳達創作者的情感與氛圍,足以歷久彌新的畫面,當有天回想這部電影,情感記憶能就由此湧現,阿,這就是屬於它的味道。
鈕承澤做為導演,選任當紅藝人吸晴之餘,大大提升明星的演技詮釋功力,最精采就是看見趙又廷和阮經天兩位新生代的當紅小生,能夠發揮這麼高水準,爆發力十足的演技,令人佩服。綜藝諧星如陳漢典、黃鐙輝,搞笑揮灑功力不減,也有充足的演技發揮空間。其次,豆導不僅用心經營演員之間的情感張力,關鍵的場次也做足功課,投入相當資金與心力,呈現他心目中的街頭運動。
從穿著制服跨坐校園牆頭,跳脫出制式化藩籬規範開始,和尚一夥對新加入的蚊子伸出友情的臂膀,是情感與價值感上的被認同,發覺自己不再是孤獨的無目的活在這個世界上。《艋舺》中的他們處在1986年的時代,在法國的同一時刻,穴居《地下鐵》的年輕孩子,也正換上屬於他們地下國度的服裝,唱著青春不滅的詠嘆調,(盧貝松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阿)。鈕承澤鏡頭下的孩子們,換上趴哩趴哩的服裝,用拳頭義理記述這場不再回頭的青春,長鏡頭的漫舞擺動、弦樂的浪慢行板,是變成毫無知覺得大人之前,對這個世界的頑強抵抗。
我個人偏愛蚊子和小凝(柯佳嬿)在寶斗里的對手戲,趙又廷不僅是個濃眉大眼的帥哥,他身上有一股尚未被社會染紅的純樸色彩,簡單來說,是種蠢笨的傻勁,青春期的男生,長肌肉不長腦袋,心智發育永遠比女生慢上許多。蚊子在淫聲浪語杜比音效環繞之下,還能和小凝聽音樂、純聊天,Air Supply說著這場無意義的做愛,自然是導演所欲營造的一個純情浪漫的聖潔世界。
「你為什麼要做妓女阿?」蚊子無心的問題,顯現男孩涉世未深的駑鈍,更是對這個瘋狂世界,提出讓人哭笑不得的簡單疑問。「那你問甚麼要當兄弟?」女孩淡淡地回問蚊子。
我們在趙又廷身上又能看見深厚的情緒轉折、高漲的情緒掌控,尤其在最後幾場與小天的對手戲,兩個人在肢體與情感上的撞擊,將豆導的兄弟情誼發揮到了極致。阮經天飾演的和尚,同樣也讓人驚豔,他的內心戲要比蚊子來的複雜,導演刻意地將阮經天置放在一個隱晦、尷尬的處境上,從上一代遺留下來的恩怨,到現在第二代志龍與和尚的超友誼,和尚好像是東方不敗,各方面才能都高人一等,卻一直處在妾身未明的狀態之中,在一個世代交替的矛盾點,不斷來回摩擦。事件發生之後,和尚在基地找到志龍,黑暗中緊緊相擁而泣的畫面,積累的壓力潰堤而出,阮經天演技又提升了一個層次。
馬如龍大哥飾演的Geta大仔,前一刻既存台灣俗擱有力的體貼與關懷,拉著小弟在那卡西歡唱、一家人炒菜吃飯,下一刻又能展現武士道的精魂氣魄,對於西洋手槍的不齒和如《追殺比爾》的對決場面,都令人印象深刻。
直到他們跌跌撞撞邁入社會,兄弟之間對於既有價值觀認定的差距、摩擦,之後的猜忌與不信任,到終焉的價值回歸,相互撞擊下產生的火花,短暫而又炫目,他們邁入了鈕承澤鋪設的這條不歸路,卻也將兄弟情誼、義氣,做出最純粹、最撼動人心的詮釋。
《艋舺》有深刻的情感流露、動人精湛的明星演出、黑幫電影融合喜劇與鄉土層級,甚至作為時代容顏的篆刻書寫,都是台灣本土電影的一大突破,唯獨電影在技術層面和劇情方面仍有部分疏漏,鏡頭脫焦、武打鬆散,配音語氣不連貫、不對嘴、過分以口語強調黑道生活與僵硬的艋舺地理介紹撰文等。部分劇情交代不夠清楚,Geta與和尚關係延伸可以增加觀眾認同、文謙與狗仔孩的至親血仇的脫鉤,甚至是鈕承澤在飾演的外省幫老大,多餘的表情動作,與無謂的血親連結,有種哪壺不開提哪壺的無厘頭。
然而,《艋舺》流露出那股直透人心的力量與渲染功力,卻是作為一部好電影無可取代的證明。當初總覺得鈕承澤過分地強調的友誼和義氣,但在血淚和汗水交織背後的那場無疑的結局,藉由新生代小將們的精彩演出,獲得了精神層次的昇華與動容的滿足。如今,《艋舺》已擠身億元男行列,再度證明不論是台灣電影、明星演員,不該是別人眼中的棒槌、無意義的假人,而是友情是義氣,是有血有肉的親兄弟!
- Oct 04 Mon 2010 17:45
艋舺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